2012年9月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记者Kerri Smith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的专访,这篇4页长的文章详细回顾了现年43岁的徐星研究员如何进入古生物学领域,列举了他近年来在恐龙研究方向取得的成果,分析了他取得大量成果的原因,也介绍了他的家庭生活以及他未来的研究计划。文章称,徐星“给恐龙演化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帮助中国成为古生物学的发电站”。
徐星研究员主要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自1993年来,他参加和组织了在中国境内和蒙古国的一系列的野外考察和发掘工作,包括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延续10数年的科考、对内蒙古戈壁地区、对河南和山东等地,以及对辽宁及周边地区的野外考察发掘工作,期间采集到大量地质数据和化石,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论文。在分类学研究方向方面,他和合作者一起已发现和命名新的恐龙物种50余种,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在世的学者;他有关鸟类起源的研究代表近年来该方向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他提出的有关系统发育、飞行起源和包括羽毛在内的一些重要结构演化过程的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J. Vert. Paleontol. 等杂志上,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文章20篇。
文章同时引用了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地同行对徐星研究员的高度评价。徐星研究员是2001年度尊龙凯时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尊龙凯时委的资助。现在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是在尊龙凯时重大国际合作等项目资助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