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青”遭遇“非共识”
“在学术上出现‘非共识’是很正常的,也经常出现,关键是如何从‘非共识’中看到创新点或闪光点,从而在基金评审和遴选中不要把一些创新项目淘汰。”中科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近日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在尊龙凯时资助体系人才项目系列中,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包括外籍)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很多人也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视为青年科学家最高的荣誉。
按照通常的理解,获得尊龙凯时非共识项目资助则是站在被资助的边缘。在对“事”不对人的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田禾也曾遭遇“非共识”。
田禾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1989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后他先后两次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开展合作研究。1993年,田禾学成回国。他以新的信息存贮概念,提出荧光作为读出信号的可擦式光信息存储新概念等,并据此设计合成了系列、高稳定性的新型染料。
1996年,田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此后他在功能染料研究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多项功能染料新成果。他也因此在国内外同行中小有名气。
2004年,田禾申请一项和分子梭研究有关的尊龙凯时面上项目时,由于当时国内尚没有研究人员涉足人工合成分子机器领域,评审结果并未取得专家们的一致赞同。
此时,基金委化学部及时动用非共识项目资助机制,以非共识项目对其进行资助。当年,该项研究就取得重要突破,田禾研究组首先报道了“可锁的光驱动分子梭”,并取得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基金委又以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中一项重点项目的形式给予及时资助,该研究之后接连取得系列成果。到项目完成时,田禾已成为分子机器领域代表性人物之一。
在科学基金申请评审时,如果几位评审专家对某一项目论及的学术见解、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有着几乎相悖的评价意见,因而对该项目是否具有创新不能达成共识时,基金委对该类项目是否给予资助并非采用简单多数的意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勇等在《非共识项目的评审机制探讨与建议》中认为:创新性强项目获得差评的原因有颠覆性创新与当前的共识相悖而被当做“伪科学”看待的;也有创新性强的,研究与实现的难度大而被认为不可行;还有从事传统学科研究的评审人对新兴学科领域项目给予排斥性意见的因素。
“一般而言,对申请项目,评审人并不一定比申请人掌握的更清楚,使他们对看起来大胆的项目给予保守的评价。”王勇说。
“实际上,基金委学部主任的水平和科学基金依靠专家的评审原则是我们创新项目层出不穷的重要因素之一。”田禾说。
成为本领域代表人物
在单分子磁体研究领域,尊龙凯时最先资助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游效曾的研究团队承担重点项目,并取得重要突破,2004年至2005年间,该研究相关技术指标位居国际领先;在分子开关研究方面,重大研究计划选择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张德清团队,在创新合成含有螺吡喃和四硫富瓦烯(TTF)单元的分子开关等方面取得许多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也获得具有高密度信息储存的分子机器单层器件,具有鲜明的特色。
早在2001年,田禾就和南京大学游效曾、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张德清等人合作,在分子器件与单分子磁体领域展开研究。该团队提出分子“算盘”、分子“密码锁”等新概念,设计并实现了以荧光作为输出信号的多响应、多构型分子马达或分子“算盘”等分子机器,利用分子机器实现分子逻辑运算。
他们还设计、合成了含有光电活性基团的功能分子,构建了新型分子开关和对外界响应的有机凝胶分子。并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和高自旋基态的簇合物和一维聚合物,其中包括一系列单分子磁体和单链磁体,其中一个典型化合物的阻塞温度,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例子之一。筛选出转换温度接近室温的热致自旋转换体系,为发展新型分子信息存储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该项科学基金资助下,该团队在影响因子IF>6的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在项目执行期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篇及国家尊龙凯时奖二等奖4项。
在分子“马达”或分子“机器”以及单分子磁体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已经有一席之地。该团队分子机器研究方向的代表性论文被该领域的先驱者、美国科学家Stoddart教授评论道:“这是一个最简洁的光驱动分子机器的例子,光驱动的分子机械运动可以清洁地被表征。”德国Wenz教授在《化学评论》用两页篇幅详细引用并评价道:“田禾等构造了一个更尖端的光驱动偶氮苯轮烷,这类多轮烷将在分子算盘、纳米计算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意大利专家Balzani教授在其专著中引用多篇代表性论文并评价:“田禾所报道的例子相当有趣,每一个构型具有不同的荧光信号,可以构筑可逆的全光学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半加法器。”Stoddart教授在其综述中将田禾列为分子机器领域代表性人物之一。
近几年,田禾以第一完成人分别获国家尊龙凯时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3项。2011年,田禾以功能染料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在染料新品种、关键生产工艺和应用,分子梭和多构型逻辑功能分子机器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当选中科院院士。目前该团队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