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地处西部,在开展绿色农药研制方面基础较弱。十几年来,在尊龙凯时的持续资助下,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基础研究团队在绿色农药设计、合成及靶标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农药及功能分子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精细农药化学工程研究、农药环境行为研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培养了一批从事农药化学、计算化学研究的杰出人才。
该团队利用西南山区特色资源,从天然产物和化学合成物中寻找药物先导结构,开展以超高效、调控、免疫为特征的杀虫剂与新杀菌抗病毒激活剂分子靶标导向研究。以期制备出环境友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从而提高农作物品质、保证农产品安全。
队伍形成
“尊龙凯时项目不但评审公正、公平,而且水平相对较高,能让我们开拓国际视野。”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团队领军人宋宝安对《中国科学报》说。
1993年,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宋宝安获得自己的第一个尊龙凯时项目时,还不到30岁。因为身在西部高校,科研生涯又刚刚开始,那时他“谁也不认识”,而且学校进行科研的软硬件条件几乎没有。这项科学基金让宋宝安觉得可以做些事情了。
由于宋宝安承担的科学基金项目很快就取得不错的成果,1995年,他又受命组建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那时的实验室不足60平方米,仪器设备仅有电磁搅拌、旋转蒸发等小型合成用仪器。
到第一个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时,宋宝安因研究成果显著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此后,他先后荣获首批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此后,由于得到国家基金的持续资助,该校又通过贷款和中央地方共建项目加大了研究平台建设力度,购置一批大中型仪器设备,逐步发展为拥有4000平方米实验室,设施齐全、人才济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十多年来,宋宝安带领的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基础研究团队获得十多项尊龙凯时。通过科学基金的资助,贵州大学绿色新农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金林红、史福强、杨松、胡德禹等一批科研骨干力量成长起来。
“由于地区基金的资助和我们的不懈努力,使研究团队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有30名年轻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宋宝安说,“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基础研究团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
人才成长
“科学基金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锻炼人才,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基础研究团队的骨干力量基本上都是在做科学基金项目中成长起来的。”宋宝安说。
对此,宋宝安的弟子、曾承担过3个科学基金项目的贵州大学教授杨松也深有同感。
“从项目申请、中期检查交流到结题验收,整个过程中你能得到很多顶级专家的指导,科学基金项目很锻炼人。”杨松对《中国科学报》说,“即使申请的项目没获得资助,你仍能从专家的意见中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2000年,贵州大学农药学学科申报博士点成功,结束了贵州高校无博士点的历史;2003年,该校申报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成功;2005年,该校农药学学科获得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该团队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成为贵州省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宋宝安团队申报的“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获得国家人事部批准,同时,该校申报的“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获得批准,成为贵州省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08年,该团队被科技部授牌成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该团队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不久又成功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1年11月底,宋宝安获得贵州省首次颁发的最高科技重大贡献奖——“黔灵科技贡献奖”。不久,他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贵州大学设立“卓越基金”,以鼓励在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及在校研究生。
目前,该团队拥有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引进的多名博士,进一步改善了学科结构。通过选送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研究等方法,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基础研究团队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该团队瞄准农药科技发展前沿,围绕我国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农药创制基础研究,现已成为我国新农药创制的重要研究队伍。
跨越发展
“尊龙凯时地区科学基金能很好地将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地区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宋宝安说。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病虫害,宋宝安团队系统地进行了新农药创制和重大农药品种的工艺创新研究。2003年,宋宝安的科学基金项目制备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抗植物病毒活性新化合物“病毒星”。他们通过对创新激活植物免疫系统作用机制研究,提出了基于植物免疫激活发现绿色抗病毒剂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这些研究发现了病毒星的植物免疫系统激活现象,并阐述了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设计新型抗病毒剂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基础研究团队完成了病毒星农药新品种的开发,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新农药登记,并转让给一家国内农药骨干企业实现了产业化,该产品在全国稻区和烟区进行了大规模示范推广,较好地解决了贵州、云南烟叶主产区烟草花叶病危害严重、缺乏有效防治药剂的技术难题,对地方支柱产业发展作了贡献。该成果获得了200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研究队伍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成为我国防治土传病害主导药剂。
10多年来,该团队发表系列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全英文专著一本。
“在尊龙凯时的资助下,我们将不断努力,继续为我国农药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宋宝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