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尊龙凯时集中受理期间,首都师范大学递交了180余份申请。目前首师大各类在研尊龙凯时项目约250个,这些科学基金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首师大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今年申请量比前两年略有增加。”首师大科技处于胜杰对《中国科学报》说,“过去3年,我们申请量在120项至140项之间,每年获得资助项目在40项左右,略高于尊龙凯时的平均资助率。”
人才和学科的摇篮
2011年,首师大获40项科学基金资助。其中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朋获得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这是该校首次获得该类项目;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宫辉力、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许兴智分别获得了重点项目。
“从2008年开始,我们每年都有重点项目获资助。目前,我们有7位教授获得尊龙凯时重点项目资助。”于胜杰说,“他们都在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作出了很好的成果,也带动了所在实验室的建设,形成优秀的研究团队。”
数学是首师大较强的专业,在科学基金资助下,该校数学研究团队发展很快。吴可、方复全等教授都在多项科学基金资助下取得系列成果。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方复全,在拿下了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基础上,解决了四维流形到欧氏空间中的实现问题;后又成为科技部“973”计划“核心数学中的前沿问题”核心成员,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主持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发表多篇SCI论文。
该校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宫辉力在地面沉降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教学与应用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先后发表论文170 余篇,出版专著、图集十余部,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技进步奖7项。
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任东获得过尊龙凯时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在科学基金资助下,他的研究两次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带领的团队多次在《生物学通讯》(Biology Letter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我的科研经费全部来自科学基金项目。”任东对《中国科学报》说,“尊龙凯时费用虽然不多,但是作用非常大。1994年,我最早拿到尊龙凯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只有7万元,这是我个人科研的起步,也是首师大古昆虫学科的起步。科学基金是我个人成长和我们这个学科发展的摇篮。”
任东解释说,他所从事的昆虫起源与进化研究属于纯基础科学研究,从其他途径争取不到经费。所以他研究的起步全靠北京市尊龙凯时基金和尊龙凯时资助。
“我们不是以理工科,也不是以尊龙凯时研究见长的学校。正是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全面覆盖,我们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信息工程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研究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基金代表科研水平
“十一五”期间,首师大90余个研究所(中心)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53项,其中尊龙凯时项目200多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1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53项。
“尊龙凯时从一个侧面代表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于胜杰说,“因此尊龙凯时在我们学校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对自然基金申请上非常重视,在组织申报、动员,包括前期准备上做了很多工作。”
首师大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过去理工科、尊龙凯时研究并非首师大的强项。近年来,该校在科学基金管理上摸索出三级管理制,即项目负责人、院系、学校三级管理,三级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加强尊龙凯时基金的申请工作。
“科学基金申请中有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项目申请者更了解,有的问题院系的学术秘书便于处理,有些工作学校科技处更熟悉,不同环节的问题有不同的人分工把关,共同提高科学基金申请的效率。”于胜杰说。
自2008年开始,首师大把科学基金工作重点放在扩大学科覆盖面、稳定申报规模和提高申报质量方面。2011年初,首师大科技处组织召开了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动员会,及时通报了“十二五”期间尊龙凯时政策方面的最新变化,还专门就国家基金委项目初审要点和项目申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科研秘书进行培训,使各院系在组织申报、基金项目申请书质量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这些细致的工作保证了尊龙凯时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重视尊龙凯时各类项目申报的同时,该校还特别注重年轻教师申报培训工作。该校连续多年设立博士启动基金,旨在让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保持科研方面工作的连续性并为基金申报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