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11月2日在江苏常熟开幕。
尊龙凯时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在开幕式上表示,无人驾驶车辆及其比赛不仅是重大研究计划科学问题的载体,更是科学任务的展现与验证。
研发具有自然环境感知与智能行为决策能力的无人驾驶车辆验证平台是尊龙凯时委员会“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之一。为了推动和促进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模型与验证平台等的创新性研究与发展,确保实现该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尊龙凯时委员会相关科学部与该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从2009年开始至今,每年组织举办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Intelligent Vehicles Future Challenge, IVFC)。通过集成创新研发无人驾驶车辆平台并在真实交通环境下自主行驶来检验与视听觉认知计算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赛来促进各研发团队的学术交流,进而促进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研究及应用在我国健康发展。
11月2-4日,来自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军事交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等11家单位的17支车队、18辆无人车同场竞技。
本届比赛包括城郊道路测试(约为18 千米)和城区道路测试(约为5 千米)两部分,且仍将按照4S(即安全性(Safety)、智能(Smartness)、平稳性(Smoothness)和速度(Speed))标准评价各无人车自主驾驶行为。城郊道路考核内容:动态车辆干扰、交通信号灯识别、施工绕行、避障、终点停车等。城区道路考核内容:执行U-TURN、路口通行、学校门前减速慢行和遇人停车让行等。
比赛选择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道路环境,除行驶过程中常遇的障碍车、缓行车、以及道路临时阻塞和前方施工等场景外,还增加了拱桥、隧道、匝道口、学校门口等场景,重点考核无人车智能感知交通标志、人、车、物、以及自主决策和正确行为控制能力。本届比赛将适当引入多车交互、对向车道交通干扰等场景。此外,为加强城区和城郊道路“最后一公里”的考核,增加了自主进入停车场停车的测试内容。
为丰富比赛内容,增加比赛的挑战性和看点,11月4日特别安排了人机对抗、车队挑战及与韩国车队进行友谊赛等环节。
基金委原副主任孙家广院士宣布比赛开始。该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郑南宁院士、李德毅院士,特邀专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王天然院士,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秦玉文、副主任张兆田,计划局副局长王长锐等;赛事承办方常熟市市委书记惠建林、市长王飏等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