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其年龄到底有多大?对于长江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包括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李四光在内的许多中外科学家都进行过专门研究,有人认为长江形成于距今4500万年前,而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长江形成于距今100万至200万年的更新世。所谓长江的“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长江在贯通之前,可能由几段构成,包括上游金沙江、中游川江、宜昌之下的下游等,它们各自流向不同的方向,注入不同的区域或者盆地。例如云南石鼓以上的金沙江上游就曾经可能南流入海。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在尊龙凯时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40830107)的支持下,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沉积物物源示踪方法,带领国际研究团队在长江起源和演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成果近期以封面论文发表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研究表明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应该是在渐新世与中新世之交,距今约2300万年前。
长江是一个超大型河流,在大河的长期地质演化中,构造运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构造运动塑造了大陆规模的地貌地形格局,并因此控制着大河的发育、走向、大小以及生命周期,长江的发育演化必定遵循这一规律。长江水系的重大调整尤其是东流水系的最终建立,是对青藏高原整体隆升、高原东南缘大型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区域拉张凹陷以及东亚季风形成等一系列重大构造-地貌-气候事件的综合响应。“这也正是该研究的意义所在。长江的演化是上述地质事件的直观表现,反映的是一个地球动力学和区域地质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地貌变化的问题。这样规模的问题,必须放在与之匹配的时空尺度—也就是区域空间尺度和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的时间尺度去考察”。
原文链接: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216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