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目前液晶显示器在我国的进口额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和铁矿石,居单件大宗商品的第四位、高技术领域第二位。因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显示产业的发展,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战略新兴产业里,都将其定位为重要发展方向。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显示领域与代表着世界领先水平的日、韩、美及我国台湾地区有着相当的差距。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前期研究基础,我国显示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技术引进和关键材料、器件与设备的进口。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我国显示产业,其产品大多还处于一个低附加值的产业链末端产品的范畴,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如何在显示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提前开展基础研究,从材料、器件、工艺、系统等各方面提升技术水平,缩小乃至消除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成为我国信息显示研究领域的头等大事。
为了加强国内信息显示同行的交流,促进国内高校、研究所、企业的合作,研讨未来显示光电子材料、器件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国家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光电材料及器件中心依托TFT-LCD关键材料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2年10月21日举行了“显示材料、器件及技术”研讨会。涵盖显示领域的主要科研单位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千人、杰青、长江、优青有9人。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苏翼凯教授联合上海天马公司发起。显示行业龙头企业包括京东方、华星、天马公司等均参加。
本次研讨会包括薄膜晶体管技术、液晶材料与光学器件、三维显示与柔性显示、LED与OLED显示共4个主题30个报告,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显示技术的发展走向,参与研讨会的专家普遍认为在未来的5至10年间,显示技术将向图像更真实、更节能、更环保、更轻薄、更人性化、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高色阶、低功耗、3D、超高清将成为大屏幕电视的基本要求,触控、高亮度、智能化将成为便携终端及笔记本电脑等的基本要求。TFT驱动技术将向高透过率、高迁移率、高集成度、高生产性和绿色化发展;液晶显示将向着超高清晰、超低能耗的方向发展;AM-OLED、3D、柔性显示等新技术将逐渐成熟,有望出现突破性增长。而支撑上述发展的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TFT、蓝相液晶、高光效光学器件、印刷工艺、SOG/GOA/T-Gate、低阻引线技术(纯铝/纯铜)、高开口率设计等技术成为关注热点。参会者建议关注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1)高迁移率、高稳定性、简单工艺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和有机OTFT;
2)基于快速响应蓝相液晶和高光效光学器件的超低能耗液晶显示;
3)结合液晶光器件与柔性传感膜的大尺寸、真彩色、交互式裸眼三维显示;
4)适用于柔性显示的透明导电电极、薄膜封装材料与器件的研究;
5)高光效的叠层式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研究。
参会者认为信息显示研究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成果可望应用于国家大型产业。显示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但是由于之前受重视不够,研究人员及方向分散,目标不明确。希望通过研讨会及后续国家的支持,针对需要解决的技术瓶颈、凝聚关键科学问题、集中国内研究团队的力量、产生创新成果、支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