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激元(SPP)的新型功能器件及集成技术”重点项目群学术交流会于9月14-15日在天津召开,会议由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与南开大学人民医院共同承办。该会议宗旨是检查与交流重点项目群的研究进展,总结项目实施2年来的研究成果,理清后续阶段实施计划,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基金委信息学部四处项目主任潘庆教授、李朝晖教授,2010年度资助重点项目群的6位项目负责人及其项目组成员,以及南开大学科技处、信息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以及光学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潘庆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并讲话,他首先介绍了该重点项目群立项的背景、定位、工作方针及近几年信息学部对该研究方向的支持情况,指出该重点项目群实施2年来,进展良好,但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后续工作,必须要进一步强调和做好学科交叉以及源头创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注重“科学问题研究”与“器件技术发展”相互结合与促进,为该重点项目群的中期评估做好准备工作。潘庆教授进一步鼓励大家加强项目群内的学术交流,互相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激发创新灵感,以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推动“SPP新型功能器件及集成技术”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
根据会议的安排,该项目群所包含的6个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分别围绕各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研究进展与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的工作安排等内容进行了汇报。南开大学袁小聪教授汇报了他们将SPP与矢量光束全光调控相结合,应用于差分干涉传感和宽场超衍射极限成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浙江大学童利民教授介绍了他们基于SPP纳米线结构实现的高灵敏度、低损耗传感、调控、集成等研究成果。清华大学黄翊东教授汇报了他们对金属/介质纳米波导结构中SPP的传输、耦合、传感等特性的研究进展。中科院半导体所宋国锋研究员展示了他们在基于SPP增强的微纳半导体激光光源、矢量光束的腔内产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苏州大学廖良生教授介绍了他们在基于SPP增强的新型高效OLED等电致发光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张家森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张斗国教授共同介绍了他们在金属/介质纳米结构中SPP调制、集成、拉曼信号增强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会场提问积极,气氛热烈。全体参会人员围绕各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和结论、遇到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对各项目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
此次重点项目群学术交流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促进了项目负责人之间、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开阔了学术视野,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各项目以后的发展方向,达成了发展共识,为该项目群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