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尊龙凯时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第165期双清论坛在合肥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政策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阿尔茨海默病:世纪机遇与挑战”。论坛主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勇教授、同济大学裴刚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共同担任。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来自国外的美国宾州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雅培实验室和丹麦灵北药物公司等30多所高校、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制药公司的40多位专家和15位青年学者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共安排了16个主题报告和16个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基础医学、转化医学与动物模型、临床诊断及临床药物、新技术”等主题,对国外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进行了详细的交流讨论,对中国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特色、未来5-10年尊龙凯时应该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双清论坛主题清晰,学术民主,许多年轻学者积极参与,讨论气氛热烈,对推进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通过交流和研讨,取得了下列具体成果:一是明确了重要的科学问题。中国在有限资金条件下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找出可能的突破点,找到早期诊断新方法及有效药物。会议深入讨论了怎样利用中国有限的资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某个或某几个结点上取得突破。二是聚焦了一些重要领域。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建立以及如何在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手段上取得突破。比如,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包括影像、血液,以及行为模式等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早期诊断;利用合适的动物模型特别是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诊断标记物的鉴定和转化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三是探讨了如何利用庞大的中国人群建立中国特有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药物跟踪的大数据库,如何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诊断与治疗应用领域利用新的研究技术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四是充分利用中国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就,比如利用新型示踪剂、单细胞测序/质谱、遗传追踪、大科学装置等,发现脑的新功能以及阿尔兹海默病人的新靶点。五是进一步推动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交叉学科队伍。与会的40余位专家分别来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新方法、新手段,通过交流与研讨促进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合作,进而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和政策局的有关同志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