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资助成果

 

    我国学者在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 2018-12-20   来源:地球科学部   作者:陈曦 裴军令 任建国  【 】   【打印】   【关闭


    图1. 遗址地层和年代学序列(引自Science原文图2)

     

    图2. 尼阿底遗址石器 (引自Science原文图3)

      在尊龙凯时项目(项目编号:41572022、41672024、41672352、41372362、4147202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等在“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 Thousand to 30 Thousand Years Ago”(古人类在距今4-3万年前进入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为题,于2018年11月30日在Science(《科学》)上发表,张晓凌为第一作者,葛俊逸和高星为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8/1049。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严苛的自然条件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挑战。因此,古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一直为学界关注和热议。由于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中完整地保存下来,加大了相关研究难度。该工作研究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达4600米的尼阿底遗址。运用14C和光释光等定年手段,经大量测试和多个实验室数据对比分析,论文提出遗址的精确年代为距今4-3万年,认为它是在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尼阿底遗址不仅保留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活动记录,也是已知的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记录。从全球范围看,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岩厦遗址,海拔4480 米,年代为约1.2万年前。尼阿底遗址研究成果增进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